「藝術的終結」概念的源起和其轉變
隨著主體性、自我意識不斷增強,藝術越來越少依賴物理性的材料與形式。藝術必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,當某個時代及其精神理念終結時也必然會導致某種藝術型態的終結,但非終止藝術或全然捨棄傳統根源。
(Hegel)
當黑格爾從哲學建構出發,藝術不再具崇高地位,感性形式只是精神的載體,精神凝視生命的原則導致對實體內容的放棄,主客體間分裂獨立,精神渴求自由,追求絕對精神價值,浪漫型藝術的終結解體,有關藝術終結的議題因而產生。
黑格爾認為藝術是真理或知識的一種形式,而終結的不是藝術本身,是藝術作為真理最高表現之終結。是階段性的「終點」,又意味著新的「起點」,他在本質上宣稱最高藝術形式是感性與精神理念找到和諧。
丹托認為,藝術的終結不等於藝術的死亡,藝術家在藝術終結之後並未停止創作。結束的是敘述本身,而不是敘述的對象。那不是一種批判而是客觀歷史判斷。
( Arthur Danto )
貝爾丁和丹托覺得人們對於大型規範性敘述失去信念,事物不必以特定方式觀看,不再屬於某個大型敘述,當代藝術在無聲無息中開始,展覽與收藏不再需要迎合特定敘述。當代藝術從現代主義築起的歷史藩籬走出,意識其存在。
他最初提出藝術終結的思考基礎來自藝術作品和他所謂的「單只是真實物件」mere real things之間,不必存在任何外觀上的差異,這點首先表現在法國新寫實主義和普普運動身上,而後沃荷的布瑞洛箱和觀念藝術等等,無法用外觀和形式的視覺特徵來界定,藝術的可能性已窮盡,如果想知道藝術是什麼,必須從內容、感官經驗轉向思想。哲學擁有經驗能掌握藝術的邏輯性問題。
丹托的藝術終結論時常因字面上的終結意味明顯,而淪為標榜「藝術終結之後,什麼都可以是藝術」的起頭語的依據。事實上,丹托相信他關於藝術終結的文字,是一種剝奪藝術權力的形式,假定自身的哲學就是藝術所追求的,結果藝術通過最終成為哲學來實踐其使命。在後歷史階段,藝術表現越趨觀念化、哲學化藝術,核心概念有去中心、反現代、包容他者。
丹托的藝術終結論與黑格爾的終結有不同的目的訴求,前者希望藝術擺脫藝術史結構束縛,意旨藝術史傳統的終結,藝術哲學的來臨,藝術終結之後的藝術所追求的是自我定義的價值探索,不為再現而生。後者認為藝術和宗教在哲學中才發展為最高形式,從哲學上理解藝術是什麼,和高度自由的精神。
當代藝術除了認識論的轉向,還要消彌等級之分。不再局限於物質性的表現,轉而關心各種可能的藝術形式,賦予藝術家作為一個理念精神傳達者的角色。
進一步閱讀:
哲學新媒體-黑格爾:https://philomedium.com/philosopher/hegel
丹托《在藝術終結之後: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》
哲學新媒體-藝術作品可以不美嗎?到底什麼是藝術:https://philomedium.com/blog/80421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