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91009175321-8589edfa圖源:https://supertaste.tvbs.com.tw/food/319260

  台灣的文化特色除了夜市,你還想到什麼?

  台灣的早餐文化多元繽紛的飲食樣態,反正我們的胃從早起就被台灣「寵慣」了 ,先不論城鄉差距、人口多寡、縣市大小影響早餐店密集度,類型分別有西式、中式 豆漿油條店,台式傳統早餐如清粥小菜,近來興起的複合式早午餐,推來推去的餐車 攤販,不想吃早餐店你還有親愛的便利商店,重氛圍的連鎖咖啡店和跟盧廣仲一起吃早餐的速食店等等。

67089994_1066906626843092_741489566367612928_n

  (玲瑯滿目的選擇,對有選擇障礙的人不友善XDD)

  網路資料整理出台灣小吃文化向來有兩項特色,一是份量小,飽食不撐,二是價 格經濟實惠,讓每個人都吃得起,兩項特色互為因果,成為深植土地的庶民文化。

  我們可以見得早餐店的多元反映台人的生活、飲食習慣。綜觀全台總店數超過超商,除了地理位置上的便利,更是「心理選擇」上的便利,產品多樣一應俱全,還能夠客製化。早餐店還有個特點,快速又講求效率,因台灣經濟起飛,快速早餐成為需求,雙薪家庭的職業婦女早晨時光越來越不夠用,於是慢慢改為更為便捷的外食,把自做早餐外包給專業早餐店,省時又好吃,在都市緊湊的生活步調下這種商機變流行 ,也看出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入工商業社會的需求變遷。

  再者,台人較願意嘗試新事物(喜不喜歡則是後話),台灣人情味也從日常生活細節累積體會,店家一句關心和問候並不是勢利的商業策略,而是真心實意的交情,人與人間的連結,「早安!」就變如此重要。近來,品牌經營行銷越趨精緻,因應現代人生活重視質感格調、氛圍,許多傳統店面翻新,精緻的擺盤或包裝提升附加價值, 早午餐興起也是個有趣的現象。

  從早餐店的眉眉角角就能挖出這麼多背景,歷史脈絡、台人性情和心態的轉變, 足以代表台灣文化特色之一。

心得:

  早餐其實可以不吃,想想祖先餓了就吃的日常;晚上也可以吃早點,想想永和豆漿的經營模式,還有在外國人眼中鹹豆漿如不可思議的存在,所以早餐戰南北就顯得很有趣。

  之前看過一則影片,是在比較台日文化的日常生活差異,才發現原來台灣的早餐文化特別之處,不然我都覺得理所當然。藉由觀察他方回過頭感受身處的地方是多麼獨特,日本重米食,多數在家吃,而台灣從過去的粥食,如今大多喜歡外食,沒有特定的主流早餐。我朋友就是一大早不吃飯食的那種。

  吃早餐是件開心的事,不管在家或在早餐店,可以感受不同氛圍。以早餐店來說 ,有些店忙碌熱鬧、有些店舒服安靜,一家店的氛圍從小細節處觀察,可以發現很多小小的趣味。除了滑手機殺時間之外,也可以多留意這段每天都會重複的時光(但如果睡到下午也沒關係,只是少消耗地球一份糧食)。

參考資料:

聯合新聞〈連外國人也讚嘆!台灣早餐店用5大特色抓住大家的胃〉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66/5011636

謝其湘:《早餐吃什麼?戰後臺灣早餐店的風起雲湧》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應喜 的頭像
    應喜

    應喜

    應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